据报道,有名高二男生,性格倔强,调皮贪玩,学习成绩一直不理想。男生的母亲长期以来试图对孩子严加管教,但孩子却处处跟母亲顶着干。一次模拟考试,该男生又考了班里倒数第二,他就把成绩单偷偷藏了起来。不料,第二天成绩单被母亲发现。母亲开口大骂儿子没有出息。该男生听后,突然怒火中烧,顺手拿起门后的铁榔头将母亲打死了。
什么是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理现象,《心理学大词典》里的解释是:“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换句话说,逆反心理是指客体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产生的具有强烈抵触情绪的社会态度。进一步分析,逆反心理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从结构来看,逆反心理是认知、情绪和行为倾向三者的有机统一。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指对逆反对象的知觉、理解及评价;情绪成分是指对逆反对象的抵触情绪,即人们对逆反对象是反感或厌恶的;行为倾向是指对逆反对象意欲表现出来的行为,即逆反行为的准备状态。三者中,逆反心理的认知成分是基础,如果不对客观环境是否符合个体需要关系进行认识,是不可能有相应的情绪与行为倾向的。抵触情绪是主要成分,往往起支配作用。当逆反心理形成之后,只要逆反对象一出现,主体往往使认知、行为倾向服从它,从而维持整个态度中知、情、意三者的平衡。
第二,从特性来看,逆反心理是社会依存性与相对独立性的有机统一。逆反心理与其它社会心理一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方面依赖于它所反映的对象,即社会存在;另一方面对所反映的对象又具有相对独立性。逆反心理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它产生于客观存在不符合主体需要之时,并不是无缘无故的,当需要得到满足时,则不会产生。另一方面,逆反心理不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简单被动的反应,而是经过加工改造的能动反映。
第三,从存在来看,逆反心理是相对稳定性与可变性的统一。某种逆反心理一经形成,将持续较长时间不易改变。每当对象一出现,就以相同态度待之,从而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但是,逆反心理又是一种可变的社会态度,在导致逆反对象的条件根本变化后,原有的逆反心理也会逐渐淡化,直至消失。
心理疾生提示
有些人有一种倾向,提到逆反心理,就认为它是坏的,甚至认为它是一种变态心理。把逆反心理说成是一种变态心理显然是错误的,因为逆反心理是人脑对一部分客现事物的正常反应,任何一个正常的社会成员都可能产生。至于评价逆反心理的好与坏,一定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抽象地谈论它的积极与消极与否是不正确的,因而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其判断标准是看某一逆反心理能否对客现事物进行正确反映。
关注夫妻间的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在夫妻关系中普遍存在着,而且表现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从逆反心理的原因来看,有主动逆反心理和被动逆反心理两种。别人态度没有变,表达的方式也比较恰当,但由于当事者的心境不佳而产生的逆反心理,就是主动逆反。反过来,当事者情绪正常,但由于对方的态度、方法不当而引起的逆反心理,便是被动逆反。为了预防逆反心理的产生,夫妻要知己知彼,相互了解对方的心理特征和情绪特征。
夫妻间的相互提醒和批评既是需要也是有益的。不过,要注意方式方法,没完没了的唠叨会使对方产生厌烦心理;在公开场合或有外人在场的情况下,指责和批评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在对方情绪烦恼不安、心情焦虑、忧愁的情况下,您的批评再善意,指责再“和风细语”也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心理上的抵触,从而产生逆反心理。
要预防逆反心理在家庭中的产生是能够做到的,但要因人、因事、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方式来适应对方当时的心理状态。比如,夫妻双方主动分担些家务,经常买一些对方喜欢的小东西,彼此信任,满足对方的独立性等等。
只要夫妻双方能够不断更新两性间的爱情,使夫妻感情不断和谐,就能避免逆反心理的产生